当年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如今过得怎么样?

2024-05-19 05:53

1. 当年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如今过得怎么样?

相信很多的小伙伴都听说过希望工程这个伟大的项目吧?在这个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很多的贫困学子走出寒门,成了某个行业里面颇有成就的人才。在希望工程成立这30年的时间里面,很多人都受过它的恩惠,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个被希望工程帮助过的“大眼女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故事,她是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已经成银行干部,发工资后主动帮助别人。

这个女孩叫做苏明娟,她是一个安徽农民的孩子,因为家里特别贫困,差点就没办法继续自己的学业。幸好这个时候遇到了希望工程向她伸出援手,这个来自乡村的贫困女孩才有机会到城市里面上大学。
不得不说苏明娟真的是一个很幸运的女孩,虽然家庭环境比较贫困,但是父母还是在咬牙坚持送她到学校里面念书。本来如果她的父亲健康的话还是能勉强支撑她的学费的,但是在苏明娟7岁的那年,父亲因为干重活而受伤,从此这个家庭就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

苏明娟也每天生活在即将没办法念书的阴影里面,她非常珍惜每一天到学校读书的机会,就在苏明娟以为自己以后会告别学校的时候,一个来自大城市的记者采访到了苏明娟所在的学校,消息一上报纸,苏明娟就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大家都说决不能让这么热爱学习的孩子失去念书的机会。
自从苏明娟上了报纸之后好运就来了,她不仅得到社会各界人们的关注,希望工程也朝她伸出了援手。对方承诺只要苏明娟读书就会提供学费,不得不说命运的反转真的很快。

距离被帮助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30年,当年那个励志小女孩现状怎么样了?据知情人说,现在的苏明娟已经是一家银行的团委副书记,这个职位相当于副厅级的干部了。苏明娟真的从小土妞变成了金凤凰,当年她通过努力的念书,改变了自己贫穷的现状。不仅如此她还选择了把爱心延续下去,自从参加了工作,有了固定的薪水之后苏明娟会拿出一部分钱,捐给希望工程。

爱心的传播就像一场接力赛,它能感染很多的人,也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而苏明娟也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希望她在未来能够生活得越来越好,也希望得到苏明娟帮助的寒门学子也能像她一样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现状。

当年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如今过得怎么样?

2. 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现状

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现任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团委副书记。
苏明娟,女,汉族,1983年生,安徽金寨人。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共青团安徽省委兼职副书记。
1991年,解海龙的一张《大眼睛》的照片让中国人记住了她。这张照片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用作希望工程的标志。
2002年,被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录取。2007年6月23日,成为北京奥运会安徽赛会志愿者招募形象大使。

人物事迹:
她是“大眼睛”姑娘,也是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她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社会上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也希望长大后能将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她一直奉行“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的原则,从上初中开始,就将部分爱心捐款转赠给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上大学后勤工俭学,将青基会提供的助学款转赠给贫困大学生;参加工作后,她将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之后每年定期捐款,从未间断。
2018年6月12日,她来到安徽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并拿出家庭积蓄作为助学基金的启动资金。目前,“苏明娟助学基金”已参与援建了3所希望小学,救助了80名贫困大学新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明娟

3. 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是谁的缩影

7岁的苏明娟是张湾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1991年冬天,8岁的苏明娟和她的5个同学像往常一样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天蒙蒙亮,远处的炊烟从很远的山那边升起来——还有一个小时的山路。对于这条羊肠小道,这些孩子已经再熟悉不过了。苏明娟挎着妈妈为她缝制的小书包,手里拎着一个炭炉,这是她在上课时用来取暖的,因为所谓的课堂不过是旧时的土地庙,年久失修,别说窗户,连土墙都残缺不全,如果没有这个小炉子,她的小手就会被冻僵,但即使这样,上学对这几个孩子来说,还是一件最快乐的事。

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是谁的缩影

4. 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的故事(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的故事,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说到希望工...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的故事,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说到希望工程,人们总想起的是那双大眼睛。
  2、1991年5月,7岁的苏明娟是张湾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来到张湾小学,找到了正在上课的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
  3、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的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4、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亲苏良友今年42岁,母亲钟业珍今年41岁。
  5、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

5. 还记得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吗?如今家庭幸福,职业是什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提到大眼睛的女孩,我们会想到很多人,我们周围也会有许多的大眼睛的女孩,但是提到有代表性的大眼睛,我们就不得不问一句,还记得那个希望工程中的“大眼睛”女孩吗?如今的她家庭事业双丰收,甚至做官做到了副厅级,她就是——苏明娟。
家境贫寒,渴望读书
苏明娟,1983年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金寨县因为地理位置在山上,山多地少,能耕种的地很少,所以金寨县在安徽省是出了名的贫困,苏明娟家里也是十分的贫困,经常揭不开锅,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多少的文化,只有劳动力。
所以苏明娟的家里主要是依靠着种地生存,但是每年土地的全部收成也仅仅够全家吃三个月,剩下的几个月的食物也就成了一个大难题。所以苏明娟的父亲便想办法赚取一些钱来维持家庭的生计,日复一日的上山去砍柴、抓鳝鱼卖一点儿钱然后买点口粮维持一大家人生计,但是苏明娟父亲做这么多事情也只能换来一点点钱。

家里仍旧十分的拮据,仅仅能维持住一家人的生计,苏明娟还在读书,一个学期大概需要一百多元的费用,一百多元的费用,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够一天花的,但是对苏明娟的家庭来说,100元是一笔巨款,苏明娟的读书费用也成为了家庭的一个负担。
而且苏明娟的读书条件也是十分的艰苦,因为村里条件差,所以村里的学校条件也不是一般的差,学校的教师很少,而且学校的教室也是长年失修,每逢刮风下雨,教室都会漏风漏雨,根本没法上课。
从她家里到学校的道路也是土路,每到下雨天,苏明娟便只能踩着泥泞的土地去上学,苏明娟的上学条件不是一般的艰苦,但是苏明娟还是想要上学,她想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读书梦想广为人知,获得了好心人的资助
在1991年的时候,一名记者来到了苏明娟所在的金寨乡,他想记录中国的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然后发表这些照片,让社会上的一些人士给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一些帮助。
这名记者遇到了正在读书的苏明娟,看到了苏明娟记者十分的心疼,同时他也觉得苏明娟的神情完全可以代表这些贫苦地区的孩子们,于是他拍摄了一张苏明娟拿着铅笔在教室里面写作业的照片,照片里的苏明娟,大大的眼睛里写满了对于知识的渴望,这张照片也被命名为了“我要上学”。
记者在回到了城市之后,便很快的这张照片发表了出来,很多的报道杂志都开始转载这张照片,许多人看到了照片中苏明娟的眼睛都震撼了,因为这双眼睛中,看到了一个女孩对于读书的渴望,让人十分的心疼,这张照片也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爱心人士想要去资助苏明娟。

在社会上爱心人士的资助下,苏明娟的读书条件明显地改善了,她家里的负担也减轻了很多,她需要担心家里没钱供她读书了,同时苏明娟的学校的条件也得到了改善,苏明娟以及其他的学生也都拥有了一个较好的读书环境,苏明娟也是实现了“我要读书”的梦想。
苏明娟十分珍惜这份好的读书条件,在学校读书学习也是十分的认真努力,而且苏明娟也没有忘记感恩那些帮助她的人,逢年过节,苏明娟都会给他们写信,寄东西,感激这些好心人对她的帮助。
苏明娟的这张“我要读书”的照片后来也是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选为希望工程宣传标志,这时候的苏明娟年仅8岁,但是她眼中的想要学习的渴求却震撼了许多人,苏明娟也成为了人尽皆知的“大眼睛”女孩。

考上大学,知恩图报
得到了好的读书条件的苏明娟十分的开心,在爱心人士给的资助下,苏明娟也是顺利的考上了大学,她不负众望地进入了安徽大学,在大学期间,苏明娟经常勤工俭学,而且她经常帮助和她一样的贫困生。
在苏明娟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苏明娟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打工来承担自己的生活费用了,所以苏明娟就致信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她希望把每学期定额发给她的一些生活补贴转让给其他贫困生,帮助其他的更需要帮助的贫困生。
苏明娟在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了银行系统工作,刚刚参加工作的苏明娟虽然有了固定的收入,然而苏明娟在银行工作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但是苏明娟仍然每年都会花1000元资助一些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年复一年,从来都没有间断过。

苏明娟认为,她要学会知恩图报,因为社会帮助了她,她才有了读大学的机会,所以毕业之后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回报社会。苏明娟的这种知恩图报的行为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佩服,在2017年的时候,苏明娟被选为了共青团安徽省的副书记,苏明娟的这个职位只是一个兼任的。
但是尽管只是一个兼任的副书记苏明娟也遭到了社会上的许多人的质疑,因为苏明娟没有过任何的从事政事的经历,却被选为了副厅级干部,很多人都开始怀疑这件事情的公平性。对于社会上的流言蜚语,苏明娟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苏明娟表示,她担任副书记只是为了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帮助社会上更多的人,从而更好的感恩社会,回馈社会,苏明娟并不参与政事上的决策以及不领取任何的报酬,也就是一个挂名的职位。
得到苏明娟解释之后,流言蜚语才逐渐少了下来,这件事情也就慢慢地平息了。如今的苏明娟,已经37岁了,她有了自己的幸福的家庭,举案齐眉的爱人以及可爱的孩子,一家人的生活也是十分的幸福美满,苏明娟生活得也十分的开心,如今的她可以说是事业爱情双丰收了。

苏明娟在社会的资助下实现了自己想要读书的梦想,实现梦想之后的苏明娟吃水不忘挖井人,她知恩图报,感恩社会,回报社会,资助更多的贫困生,把帮助他人的爱心延续了下去。
我们也应该学习苏明娟的这种行为,知恩图报,回报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展现大国青年的风采,用我们的爱心让整个社会更加的美好。

还记得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吗?如今家庭幸福,职业是什么?

6. 29年前希望工程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女孩”,现状如何?

导语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 —— 《增广贤文》
省下炒菜油来读书,贫苦家庭为了学习尚且如此,可降低吃食标准省下灯油来读书。
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一个大眼睛女孩渴望读书的照片曾经火爆网络,主题为“我要上学”,虽然是黑白照片,她拿着铅笔,头发有些凌乱,但是大大的眼睛格外瞩目,这张照片成了“希望工程”的标志。
那么苏明娟是如何登上照片的呢?她当时是在做什么呢?她如今还与这张照片有渊源吗?
一、一张照片:双眼写满渴望的种子
1991年,作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一张黑白照片中大眼睛女孩被火爆全网,摄影记者谢海龙拍摄的女孩一头黑色的短发,右手握着铅笔,抬头看着照片面前的人。

她的眼睛好像看到了希望的种子在随着光阴长大,长成了树苗的样子,再长成参天大树。
谢海龙当时回忆说,她的眼睛就是希望的样子,1991年,他来到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群孩子正好去学校,他跟着来到教室里,正好看到低头写字的苏明娟。
不知是为什么他被这个女孩子吸引了,他正注视着她的时候,她一抬头,发现这个女孩的眼睛不仅非常大,而且很明亮。
一种感染力可以让眼睛充满光辉,谢海龙再次趁着女孩抬头时,早已换好变焦镜头,果断按下快门,才留下了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被选为希望工程标志,全国人民也都熟知了这位女孩,苏明娟成为全国人民心里的希望的种子。
二、苏明娟身世
苏明娟出生于安徽金寨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全家收入并不乐观,一年的土地收成只够他们吃上3个多月,为了换些口粮来温饱,她的父亲只能用砍来的柴火和下河抓来的鱼,母亲则用养猪和养蚕贴补家用。
一家人虽然贫困,也过得其乐融融。

但是苏明娟上小学后,每个学期就要拿出100多元的学费,每次都凑钱凑得头疼。
懂事的苏明娟于是很努力地学习,她一定要好好读书,对得起自己的父母。
所以她的眼睛里全是对学习的渴望。
拍完这张照片后的她,现在怎么样了呢?
三、苏明娟现状
摄影师对她伸出了援手,给了她许多学习用品,许多好心人还寄给她夹着钱的信,都想帮助她缓解生活的贫苦。

2002年,苏明娟成功考入了安徽大学,学校也为了特别设置了900元的生活费,苏明娟却表示把钱捐给其他贫困生。
2006年大学毕业之后,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到了银行,职业是助学贷款,她有了工资第一时间就是攒钱捐给希望工程,她永远忘不了自己当时没钱读书时的难受,也忘不了当时帮助她的人。
苏明娟每年都拿出钱来回报社会。

2017年,她当选了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这个职位是副厅级干部,但是她表示不会收取任何报酬,她只是希望能借助职位的影响力来呼吁更多人帮助别人。
苏明娟在家庭里也收获了一儿一女,事业婚姻都顺风顺水。

小编认为,应该多多发扬苏明娟的精神,用小爱来回报社会,用大爱感动他人。

7. 希望工程那位“大眼睛”女孩,曾打动无数中国人,如今怎样?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神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有时候,一个眼神便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譬如当年那双打动无数人的“大眼睛”。从那双眼睛中,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小女孩在渴求着什么。她渴望的,便是上学,是受教育的机会。
都说读书能够改变命运。距离那张《大眼睛的希望》问世已经29年了,“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人生已经成功逆袭。从其经历中,人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爱心的薪火相传。

被一张照片改变的命运
为贫困学子点燃这场燎原之火的人是谢海龙。他是一位摄影师,一生中曾获中华艺术金马奖终身摄影成就奖。谢海龙十分有爱心,他是在1990年开始思考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问题的。这时,偏远地区每年因贫困失学的孩子足有百万之数。这些孩子早早辍学养家,要么过早嫁人生子,要么便在工厂里磋磨年华,没好好享受过大千世界的美好。
谢海龙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照片帮助这些孩子争取受教育的权利。他在十年间踏遍中国的26个省,拍摄了上万张纪实照片。这些照片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发展,更是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最有影响力的便是《大眼睛的希望》。

“大眼睛”女孩名叫苏明娟。她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的一户普通农家。这里的普通情况便是普遍的贫穷。金寨县山多地少,全年收成只够一家人吃一季。就这样,金家只能勤快地什么都干点:砍柴、抓鱼、养蚕、养猪、种田、种板栗……就这样,他们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当时苏明娟一个学期100多元。为了筹集学费,苏家没少作难。
但是苏家十分幸运。1991年,苏明娟正在张湾小学一年级读书。若谢海龙的足迹晚来个几年,兴许她也会失学。但是谢海龙来了,并且带来了他的相机,将此处的失学情况记录了下来。

在为苏明娟拍照时,她手握着铅笔,直直地看向镜头,眼中对于上学的渴望让人一览无余。但她充满求知欲的大眼睛好似有着魔力一般,也能直直地望进看到这张照片之人的心中。这张照片的冲击性非常大,其发表之后,被各大媒体争相转载,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失学儿童的现象。
而苏明娟也进入了大众视野之内。她受到了希望工程资助,有很多好心人为她慷慨解囊,比如谢海东、李万、一对退休的老人,还有9个凑钱为她捐款的大学生。这张照片使得她顺利地考入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让她有机会受到高等教育。毕业后,她还成了银行系统的一员。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并非是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她因这图片曾有过很多荣耀——14岁时成为人民大会堂的最小与会代表,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成为2008年奥运会安徽赛会的志愿者招募形象大使,后来,她还在共青团中出任职务。但她却真正有颗“感恩的心”,她因为社会的帮助改变命运,从社会中汲取力量,也意识到自己的幸运,时时想要尽力回馈社会。
人只有深切地意识到自己有多幸运,才能不将别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苏明娟本就心怀感恩,一次暑假,她还曾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本县另一个村支教。孩子们的教室四面通风,有的孩子甚至家里连口锅都买不起。她看到那些孩子求知若渴的眼睛,就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她觉得,自己只要再多做一些,或许就能多拯救一些濒临绝望的孩子的命运。
其实苏明娟本来做的就够不错了。她初中时,自己还在接受捐助,便能从自己接收到的捐款中拿出部分,转赠给更贫困地方的学生。苏明娟上大学时,学费是国家出的。她没有被多年的被资助生涯养成“伸手要钱”的习惯,便不再接受资助,而是将其转赠给更贫困的大学生。非但如此,苏明娟还靠着勤工俭学解决生活费,在售楼中心工作过,也多次实习过,并不惫懒。
2005年工作后,苏明娟在安徽省工商银行就职,却没有染上铜臭味。她将自己的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此后15年间,从未停止过自己的善行。如今的她嫁给了高中校友,生活幸福,事业安稳,也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当初的被资助者已经变为了助人者,这种角色的互换使得爱心链条从未间断,爱心的传递从未止歇。

一张照片可以做什么
而这一切,起初只是因为一张照片而已。这张照片里,大眼睛女孩对学习的渴望直击人心,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要他们纷纷献出一些爱,便会有越来越多孩子的希望之火被点燃。
不要说这张照片没有价值。2006年,《大眼睛的希望》参加拍卖会,竟被拍出了30.8万元人民币。这些钱使得西藏又有了一所希望小学,将会有源源不断的孩子在此接受教育。这张照片后来还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以及高中的美术课本,使得爱心教育自小便扎根于中国孩子的心灵中,并被不断强化。

截止到去年9月,希望工程已经接受了150多亿元捐款,使得600万的贫困孩子不再失学。而这么巨额的数字,这么惊人的成果,正是众人一点一滴的爱心汇聚而成,一元一角的捐款累积而成。
必须承认,希望工程如今的知名度是有“大眼睛”女孩的功劳在的。它是在1989年10月才发起的,《大眼睛的希望》问世于1991年。照片一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向希望工程捐款的人数瞬间井喷。那张照片是爱心的火种,经众人接力拾柴,终燃起燎原之火,将爱的温暖传给每个人。

总之,29年过去了,当年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靠着众人的爱心得到教育的机会,又在教育中汲取到足以立身的知识,谋求到一份好的职业,实现人生的逆袭,这体现了爱的馈赠。她也常怀感恩之心,不将别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尽着自己的力量将爱心传递出去,这又是爱的回馈。
整个过程中,没有人真正失去什么,爱反而是越来越多的。那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共勉!

希望工程那位“大眼睛”女孩,曾打动无数中国人,如今怎样?

8. 为什么大眼睛(希望工程的那个小女孩 )摄影让人印象深刻?

  这张纪实照片主体十分明确。前景(两位同学)虚化且光线较暗,交待了拍摄的地点是在教室内。整个画面采用三角形构图,平衡感很好。主体采用高光,主人公明亮的双眼充满着渴望。使人看到照片便被这双大眼睛吸引住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